来源:中新网甘肃 发布时间:2025-10-22 19:08 阅读量:11089
10月22日,兰州国际传播交流宣传周期间,来自加拿大、爱尔兰、德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融合采访团走进位于兰州市皋兰县的标杆企业甘肃泛植制药,实地探寻这家县域企业如何以甘草为媒、靠科技创新,从“小作坊”成长为全球甘草提取物领域“领头羊”的蜕变之路。
甘肃泛植制药从1995年靠粗加工起步,到如今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甘草提取物加工出口基地,它用“一根甘草”的蜕变,书写了县域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故事。
走进泛植制药的生产车间,10条符合GMP标准的生产线正有序运转,其中甘草酸单铵盐、甘草次酸生产线规模稳居全球第一。很难想象,这家如今能把产品卖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营收超2.5亿元的企业,早期也曾面临“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的困境。转折点始于2006年,企业跳出“原料粗加工”的传统路径,一头扎进产学研合作,不仅建成标准化实验室,还联合兰州大学、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等6家院校,组建起由7位博导专家带队的创新团队。
最让人惊叹的,是它攻克光甘草定提取难题的过程。这种在光果甘草中含量仅0.1%~0.2%的成分,曾因传统工艺“1000公斤原料仅得1公斤产品”,被国外企业以15万元/公斤的高价垄断。泛植制药耗时3年攻关,靠定向纯化技术实现90%纯度量产,不仅把单产年产值做到1.5亿元,更让光甘草定全球市场占有率超70%,彻底打破国外垄断。如今,企业科研经费占比稳定在营收4%,累计投入超5000万元,手握12项国家发明专利,还拿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绿色工厂等荣誉。
在皋兰县的支持下,泛植制药的“甘草版图”越做越大。上游,它在乌兹别克斯坦建加工基地、规划种植园,破解原料难题;下游,在上海、广州及中亚设子公司,让60%以上产品远销美、日、欧;就连提取剩余的甘草纤维,也被加工成育苗基质肥料,实现资源100%利用。70%的生产工人来自皋兰本地,既解决了就业,又让技术红利扎根县域。
从“小作坊”到“全球标杆”,泛植制药的故事证明:县域企业无需盲目追逐新兴产业,立足本地资源、找准创新方向,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甘草,也能靠科创翅膀飞向全球大市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